首页 > 知识百科 > 正文

疾控专家:消毒工作中的“五加强”和“七不宜”
发布时间:2020-02-26 15:32:16 来源:中国红十字会 编辑:yzshszh 更多知识百科

央广网银川2月24日消息(记者许新霞)疫情防控期间,许多地方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消毒工作。但是,消毒工作一旦做不好,有时会变成放毒。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李海军指出,消毒工作要注意“五加强”和“七不宜”。

科学、规范的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。但是,如何科学、规范的做好消毒工作?李海军说,选择正确的消毒剂很重要。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,温度56℃持续30分钟、75%酒精、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均可有效消灭病毒。但这3类消毒剂的使用都各有特性:醇类消毒剂(俗称酒精)。常用的为75%酒精,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,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,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可使用。由于酒精具有易燃性,要远离火源;对酒精过敏者慎用;避光,置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处密封保存,不可用于空气消毒。含氯消毒剂。以漂白粉、84消毒液等较为常见,主要用于物体表面、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、果蔬和餐具等的消毒。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,还可用于室内空气、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、手、皮肤和黏膜的消毒,不同场所使用的消毒剂浓度不同。由于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作用,对织物有漂白、褪色作用,因此,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。它也是属于强氧化剂,不得与易燃物接触,应远离火源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。以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消毒剂为主,主要用于物体表面、室内空气消毒、皮肤伤口消毒、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。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,对眼睛、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,在实施消毒作业时,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属于易燃易爆品。

如何科学规范开展消毒?李海军表示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应合理使用消毒剂,遵循“五加强”和“七不宜”,既做到切断传播途径,控制传染病流行,又不污染环境,影响人的健康。“五加强”就是:一要加强隔离病区、病人住所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。二要加强医院、机场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。三要加强高频接触的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清洁消毒。四要加强垃圾、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。五要加强个人手卫生防护。

“七不宜”就是:一是不宜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(比如使用洒水车对街道、广场、公园等消毒)。二是不宜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。三是不宜直接使用消毒剂(粉)对人员进行消毒。四是不宜对水塘、水库、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(粉)进行消毒。五是不宜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(空间)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。六是不宜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。七是不宜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(主要是指有效氯浓度大于1000mg/L的消毒剂)做预防性消毒。

来源:央广网

最新图片
    热点排行